ub8优游登录官方网站

案例

八十年过去了世界没变但我们的军工机床已经变了

来源:ub8优游登录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2-21 08:09:04

  今天是2017年7月7日,每年的这一天,历史的警钟总会响起。今年是抗战全方面爆发80周年,从1937年——2017年这80年间,世界还是以前的世界,但中国早就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中国了!中国军工的迅速崛起让我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当然,这背后离不开制造之母——机床的功劳!更离不开我们每个工磨具人的默默付出!让我们再接再厉,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帷幕。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人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据统计,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2100万以上,其中领导的军队伤亡60余万。”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八路军和侵华日军在军事装备上,差距甚大,小米加步枪要面对的,是全副武装的侵华日军。

  1940年夏天,八路军在太行山深处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兵工厂,随后,在19个抗日根据地里,人自力更生,军民共创,艰难地展开了自己在军事工业上的发展。

  几年的时间,抗日军队怎样在战场上实现了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的目标,完成了军事装备上的逆转呢?

  1939年的冬天,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身背草鞋,几乎走遍了整个太行山区,经过几个月的实地勘察,山西黎城县一个名叫水窑的山谷最终被确定为建立兵工厂的地点。这个山谷,山路崎岖,十分隐蔽。山谷一侧有一个天然石洞,高悬在一道峭壁上,因为岩石是黄色的,当地老百姓把这个山洞叫做黄崖洞。

  当时通往黄崖洞的路,全是盘山小道,崎岖不平。大量设备器材的运输,全都是人抬肩扛。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为了运送工厂体积最大的三节锅炉,八路军调集了400多人,拉到山脚下,锅炉最终被拆成11片,才勉强搬上山。

  几个月的建设,八路军第一个规模化建制的兵工厂,在荒无人烟的黄崖洞横空出世,工厂正式取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对外号称“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下设3个职能科室,4个生产部。拥有20多台车床设备,设计生产规模可满足10多个团的弹药供应。

  从1940年开始生产,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黄崖洞兵工厂就发展到近千人,生产能力已达到月产步枪400余枝,炮弹3000余发。到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就生产了步枪4100多支。极大的补充了抗日前线的武器装备。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由此把黄崖洞兵工厂称为了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在1939年,山东乳山是胶东八路军兵工厂驻地最多、活动范围最大的地区。这里汇聚了五个成规模的兵工厂,工人最高时,达到了两千多人。这对于八路军的军事装备来说,乳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后方。

  电影《地雷战》,深深印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中,地雷战发生在山东的海阳县。之所以海阳能够大量制造地雷,关键的原因,是它距离乳山兵工厂大后方很近,兵工厂大量制造炸药和相关部件,海阳的民兵则用这些基本军事物资,发明和制造了踏雷、绊雷、水雷、慢雷、子母连环雷等数十种地雷,兵工厂和民间智慧集合在一起,就由此创造了抗日战场上最独特的斗争办法,地雷战。

  民兵最初用的地雷,由在乳山的胶东兵工厂生产提供,但日军众多,地雷数量有限,为了展开更大的军事打击行动,海阳的民兵就地取材,研制出了一种石雷,杀伤力丝毫不逊于军工厂生产的的铁雷。1944年秋天,由于饱受民兵地雷战的骚扰,日本军队不得不放弃了在这些村庄的据点。狼狈的进行了撤离。

  1937年到1945年,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下属的各兵工厂,制造了枪,炮,子弹,手榴弹,炮弹二十多种武器装备,而乳山的兵工厂,甚至还生产出了仿捷克轻机枪、九二山炮、掷弹筒等精良武器装备。

  虽然各生产单位分散在19个抗日根据地里,但人自己构建的军工生产线,有力的补充了抗日前线的战斗需要,抗战中后期,不仅是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变为了“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而且实现了“敌人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的目标。曾指出,八路军“四年来没有正真获得政府一个铜板、一个子弹的接济而能战胜各种困难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斗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虽然取得的成绩令人骄傲,但在建国前,我国仍不具备机床自主生产能力,武器长期依赖购买和仿制,军工制造受制于人。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从建国起,我国就把机床工业发展列为重点。1953 年起,我国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期间,我国机床主要用前苏联的图纸仿制生产,逐步建立了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等专业机床研究所,并累计向全国提供了十万多台机床,有力地支援了包括军工在内的重工业建设,为我国成功仿制一系列苏联坦克、火炮、轻武器乃至歼击机奠定了工业基础,实现了国防工业自主生产体系的从无到有。

  在 1958 到 1962 年的 二五 期间,我国机床工业进入到提高、完善阶段。这一时期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机床产业设备基本齐全,具备了生产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和专用机床的能力。

  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和国内机床生产技术进步,到 1962 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大幅度下降。

  1980 年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各国争攀科技树,作为工业制造的关键一环,机床被列入 863 计划 重点攻关。这一时期我国的机床数控化和国产化有了较大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数字控制机床进口大国,但西方国家一直在 “卡我们的脖子”,不仅采购渠道不畅、难以获得高端设备(注:欧洲就严禁5轴联动数控机床技术外泄,引进国一定要保证不将之用于军事目的才能购买),而且必须接受外国厂商所谓“最终用户访问”(注:外方可借此获得数字控制机床的最终用途、使用情况等重要情报)的苛刻条件,极易造成失泄密。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国内数字控制机床厂商只要每年研发技术投入不低于产品销售额的5%,就能享受国家补贴。同时,数字控制机床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将有70%至80%立足国内。

  随着《中国制造 2025》发展的策略的推进,下一步我国将在大力吸收国际先进数控机床技术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机床深层次地融合,利用我国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实现数字控制机床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发展出新新一代的智能机床,并最终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实现对西方传统制造业强国的高速追赶和弯道超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1561872638

邮箱:2853760590@qq.com

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宁华路288号